【喜迎二十大 獻禮黨代會】之一:為了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
編者按:近年來,十五局人錨定“5286”戰略目標,積極貫徹“實事求是、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的工作總方針,堅定不移地走好“高質量發展”的每一步,成為中國鐵建內完成比例最高、同比增長最快的工程局。為了記錄集團發展的歷程,在黨的二十大和集團公司黨代會召開之際,集團公司宣傳部將對集團重點區域與重點工程進行采寫報道。今天刊登的是城建公司信陽農林學院項目的攻堅紀實。
信陽是大別山革命老區,是中原腹地的生態屏障,是28年紅旗不倒的紅色根據地。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首站就深入到革命老區信陽,明確要求“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作為從河南走出來的大型建筑央企,中鐵十五局集團本著建設一方工程造福一方百姓初心,把信陽這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由城建公司建設的信陽農林學院項目承擔了這一光榮歷史使命。項目負責人劉克新帶領他的團隊創造了“很多不可能”和多項第一,并實現了滾動發展。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他們從1個項目孵化成16個項目,從6億滾動發展150多億,且建設的項目多為教育、醫療、水利等民生工程,目的是要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同時,他們的團隊也實現了自身發展,孵化出的人才,陸續到新的項目重要崗位任職。
每個人心里都憋了一股“爭第一”的勁兒!
入場初期的農林學院項目進展并不順利。
據了解,為了加強當地教育,農林學院要求在2021年9月20日前完成教學評估,教學樓、實驗樓等主要建筑必須在9月20日達到封頂驗收條件。在眾多央企競爭中,中鐵十五局脫穎而出。
但留給他們準備的時間太少了。
越是項目困難,越能體現為將者的智勇。
城建公司委任安徽宿州雙創項目經理劉克新帶隊攻克這一任務。已經是5月份了,距離封頂只有4個月,擺在他面前的建設場地還是池塘和住戶。
怎么辦?
時任信陽市常務副市長的蔡松濤立即成立專班,親自督導。
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黃昌富要求項目部打好信陽開局戰。他指出,“一定要全面貫徹‘滿足別人、成就自己’理念,業主的需求是安全、優質、高效完成施工任務,只有我們滿足業主對產品、服務的需求,業主才能滿足我們創譽創效的需求,必須明確‘凡是影響我們利益的都是我們的工作’對影響項目實施產生的問題,不管是誰的原因,我們都要主動去推動,積極化解?!?/p>
“凡是影響我們利益的,都是我們的工作?!眲⒖诵聢F隊腦洞大開,迅速成立突擊隊,采取掛圖作戰方法,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針對當前群眾的疑惑和思想顧慮,對癥下藥,從解開他們的思想疙瘩入手。在項目現場、在群眾家門口、在田間地頭,都留下突擊隊隊員與被征地群眾拉家常、搞宣傳的身影,經過無數次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逐漸贏得群眾的信任與支持,為快速施工打下了基礎。
由于前期落下的“功課”過多,項目的施工進度并不被看好。很多人都認為不可能在9月20日前完成大樓的封頂任務。
屋漏偏逢連夜雨,很多困難疊加一起向項目部襲來。
2021年的7月,信陽暴雨和高溫輪番上演。一個月只有十來天晴天,下完雨之后特別濕熱,現場溫度高得難耐。
8月,河南疫情出現反復,嚴重干擾了現場施工。
更可怕的是,資金不到位……
怎么辦?
“為了‘把革命老把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為了美好生活看信陽’‘為了集團站穩信陽市場’,這個項目承載著太多的使命?!眲⒖诵抡f,“這個項目是信陽市重點項目,各界關注度高,能否誠信履約關于企業信譽、關乎站穩市場,我們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難把活干好,用實力與拼搏筑就重諾守信的十五局的金字招牌?!?/p>
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每個人心里都憋了一股“爭第一”的勁兒!
“施工現場像‘趕集’一樣熱鬧!”
農林項目占地面積約301078.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55942.9平方米,主要承建教學樓、實驗樓、食堂、21棟至28棟宿舍樓、看臺、400米運動足球場、籃球場等土建施工及安裝,總投資額約6.5億元。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笔┕ぶ?,項目一幫人開動腦筋,創新思維,想出很多好辦法。
“只聽說他們要建樓,沒想到他們也修建起停車場來了?!北桓浇迕窠洺U務摰耐\噲?,是項目部針對場地不夠停車,會車達不到條件的現象,他們加寬施工道路,增加會車點,修建了1、2、3號三個臨時停車場,不僅能滿足工程車料停放,可以同時容納工人上下班所用的600輛車的停放,大大增加了施工場地,提高了工效。
為了增加施工場面,加快施工進度,他們把每棟樓分成若干塊,把教學樓分14個區域,實驗樓分8個區域,每個區域施工單元有100到150人施工?!罢J┕?00人就夠了,現在把現場施工人員整整翻了三四倍,施工高峰的時最多達到2000人同時作業。一天需要1000方的混凝土,1000噸的鋼筋。有的區域立模板的,有的綁扎鋼筋的,的澆筑墊層,有的做防水,還有的打樁基……,夜班還沒結束天就亮了,現場24小時不停施工,場面甚是宏大,車水馬龍,忙而不亂,就像那農村逢年過節‘趕集’一樣熱鬧,經常讓人想到《清明上河圖》那樣場景?!被貞洿司?,劉克新和項目總工白宏帥都很激動,眼神中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心里充滿了成就感,疲憊也減輕了許多。
白宏帥介紹說,對于關鍵的樁基,他們通過提高混凝土標號來增加強度,比如設計樁基是設計是C30的,他們就用C40的,使樁基盡早達到靜載試驗,縮短工效。
高溫雨季中,他們施工也不停歇。
項目工區長余江介紹,信陽,位于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東連安徽省,南通湖北省,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有著“江南北國、北國江南”的美稱。
項目施工的關鍵工期是7-9月,恰值信陽地區雨季。他們邊施工邊摸索,找到了一些雨季施工技巧。比如要打樁,他們先修出便道,然后采取鋼板鋪設,接續前行。有時用磚渣鋪設便道,雨一停,立即施工。遇到關鍵必須施工的區域,他們就在下雨前事先采取防水雨布進行覆蓋。雨停后,立馬把雨布掀開正常施工。
雨后工地像個蒸籠,尤其在基坑底部特別濕熱。項目部書記馬天勇和后勤人員給建好了便民服務點,準備了藿香正氣水、綠豆湯、大家實在扛不住了就輪流到服務點小坐一會,喝碗綠豆湯涼、吃塊西瓜或者喝瓶礦泉兒,要是感覺頭暈的,就喝瓶藿香正氣水,舒緩一下。
馬天勇說,盡管項目部想盡辦法給工人們降暑,但有時候一天也有十幾個員工中暑。但大家都是稍微休息一下,又投入到緊張的施工中,因為誰也不想在施工大干的時候掉隊,都在為按節點往前沖。
疫情期間,他們是信陽市唯一的施工點,卻實現了多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8月份,正當項目大干期間,信陽那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比較嚴重。劉克新介紹,那時信陽封城了,全市除了農林學院項目基本都停工了。當時農林學院項目,約有2000人參加施工,施工現場流動性大,成為當地最大的疫情風險源和最大的施工點,疫情防控工作倍受各方關注。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為了保證施工生產順利推進,他們確保疫情防控到位。
疫情期間學校封控了,項目部沒有封控。但除了少數必要的人員進出,大部分人員都采用封閉管理。進入的人員都必須登記,并檢查健康碼、行程碼,不符合標準的嚴禁進出。
后勤人員都下沉到施工現場,每天到生活區進行消殺。為防止務工人員的親戚朋友留宿,他們每天晚上都像部隊里查房一樣查崗,確保施工現場無外來人員。他們還自費定期為現場人員核酸檢測,確保疫情可防能控。
由于防疫措施得當,他們取得零感染的防疫成果,并創造了信陽市房建的最高速,實現了多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以每4天一層的速度向前推進,首棟樓從基礎施工到封頂日期僅用了48天時間,刷新著公司、信陽市房建施工速度。
“快干,不等于隨意干,全面推進施工進度并不意味著放棄施工質量和安全?!痹诩泳o施工的同時,他們高度重視施工中質量和安全管控,將其作為勞動競賽的重要指標,一旦質量、安全出現問題,評比隊伍取消資格。
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9月20日看臺、食堂主體成功封頂,如期完成全部封頂任務,為校方、業主、信陽市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信陽農林學院和信陽市政府發來賀信,肯定其努力,贊揚其結果。
“把勞務工當作自己人對待,他們才能把項目的事當自己事!”
新時代中國鐵建文化要求與伙伴共建良性生態,指出伙伴是中國鐵建的前行助力。
劉克新介紹說,項目部在勞務工隊伍管理中充分發揮滿足別人,成就自己的理念,切實做到把勞務工和管理人員同等對待落實到位。因為只有把所有的人當自己的人看,他們才能把項目的事兒當自己的事兒干。這也是對新鐵建文化生動的實踐。
“要想保證工程進展順利,必須有可靠的合作伙伴作為支撐”!農林學院項目之所以能取得“許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是有一支得力的勞務隊助力前行。
在勞務隊伍的選擇上,他們慎之又慎,嚴格把關。前期,通過對勞務隊伍有關證明、資質、業績、施工能力、勞力組成和房建施工經驗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和篩選后,經過嚴格的招投標程序選擇信譽度高的勞務隊伍,并與勞務隊簽訂公司規范的勞務合同。
勞務人員一旦簽訂勞務合同,一旦選用,他們就對外部勞務人員提出了嚴管善待“六個一樣”,就是“我們企業的主人,就是我們項目建設發展的一份子,沒有親疏里外、我是職工你是勞務工之分,使他們完全融入到項目建設中來,榮辱與共,為企業建設發展添磚加瓦、發光發熱”。
農林項目施工的隊伍,是來自安徽宿州雙創項目,經過上個項目的磨合,雙方建立了“共建良性生態”合作基礎,對中國鐵建和十五局的企業文化充分認可,“切實把項目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比如一些應急、額外的、公益的、臨時需要加班的等工作,一個電話安排過去,合作伙伴也不討價還價,直接帶人干活,及時處理。
項目書記馬天勇介紹,他們也經常找工人去談心。他們說對現在找份工作不容易,尤其是找份穩定放心的工作更難,十五局是他們比較信任和放心的單位,很珍惜現在的崗位,有困難一起去克服,有任務一起去攻堅。正如有位年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的勞務工曾說:“中鐵十五局集團公司真正把我們勞務工當成了主人,只要單位選擇了我,我就在這里扎根!”
在農林學院項目采訪中,筆者有深深感觸。劉克新團隊把業主的事兒當做自己的事兒,勞務隊把鐵建的事兒當做自己的事兒,把自己當做鐵建人,就是一家人,鐵建一家親。他們也企業的主人,是項目建設發展的一份子,沒有親疏里外之分、沒有我是職工你是勞務工之分,使他們完全融入到項目建設中來,榮辱與共,為企業建設發展添磚加瓦、發光發熱。
“樓封頂了,我跟樓一起長大”
高凱博是2021年畢業的大學生,有幸參全程加了農林學院項目全過程。
來自鄭州新密農村小伙子,是能吃苦的。項目領導也是有意讓他多鍛煉,小高剛到項目就被分到現場見習。
小高說,剛來的時候導師讓他到工地熟悉熟悉工序,到施工現場多看看。小高就不停地在工地走,一天走就是一整天,能繞著工地走好多圈兒,微信計步顯示有兩萬多步,走得腳都疼。第二天繼續到現場不停的走,白天轉完工地,晚上還要加班兒,腳疼實在受不了他就找塊干凈地兒坐下休息會。后來慢慢適應了,對工地現場也逐漸有所了解,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讓小高初期感覺最難的還是現場與工人溝通。由于在學校時不喜歡跟陌生人溝通,初到工地的他也難為情,遇到態度好的勞務工,還能說幾句注意事項。到態度不好的,都不敢說話。
因為他也感到“心虛”,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在現場幾乎對應不是,有些工人不服他這個剛從學校走出的施工“小白”。小高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后,白天泡工地,晚上看圖紙,不了解的地方就及時向導師請教,向同事學習,逐漸也看懂了圖紙。一段時間后,當他再遇到不按照圖紙施工的人員,他也“豁”出去了,據理力爭。對工人說,如果不按照圖紙來設計施工的話,就會返工,既浪費了成本,也浪費了工期,都需要承擔責任的。
工人們看著他這么“軸”,也就都規范施工,他負責的區域沒發生過返工現象。
回憶剛來的那段時間,小高說,雖然當時很辛苦,但看著農林項目的樓房一天天增高,漸次封頂,他跟樓一起長大,施工現場管理能力在提高,也感到很充實,現場再苦,也值得經歷,因為這是蛻變的必經過程,如果從學校出來直接去坐辦公室的話,是學不到真本領的。
注重團隊學習氛圍和人才的培養、優秀的團隊打造,項目組織機構的建立,包括總工、副經理,施工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培養,項目創譽創效,劉克新都有深入思考。農林項目上場后,他復制宿州雙創項目的經驗,要求項目人員利用工余時間每天晚上學習,堅持每周“一課一練”學習?!艾F在社會發展太快了,現在缺的就是個人對知識的把握。我們常常講一年成長,兩年成才,必須加強學習和施工經驗的積累。如果一個新員工,他兩年沒有用心在工地的現場,沒有培養學習的習慣,兩年后,他錯過了關鍵成長成才期,后面再補都很難?!?/p>
“樓封頂了,我跟樓一起長大”!
項目竣工了,管理人員也一一成才了,到新的項目擔負更重要的崗位。農林學院項目的原來的幾位副經理分別到新的項目擔任項目經理,項目管理人員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農林學院項目了人才孵化的基地。
“從1個項目裂變成16個項目,從6億滾動到150億”
農林學院項目是十五局在信陽真正落地的第一個項目,擔任著開拓市場的重任。
劉克新團隊不負眾望,從一個被各方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現了多項第一。按期封頂、質量達標,滿足了學校教學評估達標驗收條件。而十五局農林學院項目收獲了榮譽,榮譽實現了滾動發展,“從1個項目裂變成16個項目,從6億滾動到100億”。這是“滿足別人、成就自己”經營理念最生動的詮釋。
現在,與十五局打交道的業主和合作伙伴都能深深的感到十五局每一個在建項目、每一個經營人員都有很強的“爭第一、講誠信”意識,從上到下都有一種“要把十五局建設的更好”的強烈信念。
“上下同欲者勝!”
農林學院項目成立以來,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黃昌富前后三次到信陽深入項目檢查指導、與信陽市政府進行高端對接。河南指揮部以此為契機,以信陽經營部為“戰前指揮部”,指揮長親自掛帥,副指揮長及經營人員常駐,在滾動經營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超額完成全年承攬目標任務,真正做到了由“陣地戰下的游擊戰”向真正的“陣地戰”轉變。
翻開他們在建項目明細可知,除了信陽市農林學院項目外,還新縣潢河生態修復及產業、信陽市現代化改造工程、信陽市綜合公共衛生應急服務工程、新縣大別山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及物流產業園項目等都是涉及領域涵蓋公共衛生、醫療、教育、水利方面。
誠如黃昌富與信陽市委書記蔡松濤會談所說的那樣,中鐵十五局將攜手信陽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兩個更好”殷殷囑托,將“編織大地經緯,成就美好未來”企業使命,與“美好生活看信陽”遠景目標結合起來,一如既往地發揮在資金、技術、人才、全產業鏈方面的優勢,提供“一攬子”“一站式”解決方案,建設一批事關群眾生活、城市提質的重大項目,助力信陽市“1335”工作布局快速實現,使信陽這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信陽農林學院建設現場
(中鐵十五局集團黨委宣傳部 孫進修 方玲 城建公司 王軍)